井鲤

生活重启。

《芳华》:
  冯导这次……太温柔,甚至絮叨。
  打光都是柔柔的。淡淡的底色,浓重的芳华。
  心里到底是对那段年华怀有怎样的感情才能拍出这么撕裂却温柔不减的电影的啊?
  首先是乌托邦文工团。呈现的状态让人感觉其实每个时代的青春大抵都是一样的。看似到了一个平等的环境,遇上一波笑意盈盈的人,可能其中还有一个挺出名的老好人,几个有背景的子弟。一群随心随性的女孩男孩,无意识地作恶,天真,理所当然……你喜欢我我喜欢你这些事,放在这样一个年代仿佛有了大的重量,因为这被称为禁忌,这是道德的沦丧,是靡靡之音,是写在抬头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红色字样的纸上的情诗,是无法说出的情话。
  战争戏真的很努力,火枪烧焦一整个炸成碎片,一个人渐渐沉进泥潭,轰炸,爆破,鲜血直流。摄影机跟着刘峰见证了一场浩劫。“他渴望牺牲,只有牺牲了,他平凡的生命才有可能被写成一个英雄故事,被写成诗,谱成歌,由一个叫林丁丁的女歌手唱,她不得不唱,在唱的时候不得不想。”两个被驱逐出乌托邦的个体,终于在战地,完成了各自所谓的平反。只是一个残了,一个疯了。
   我说,就近来讲,其实电影放到九一年三人海口一见就得结束了,后边刘峰和小萍的对话,太零碎,不应该作为一个结尾。
  同伴说,当刘峰扔掉那柄断剑,望向空无一人的舞台的时候,她原以为这部电影就应该结束了。
  这后半部分真的太碎太鸡毛太絮叨,和前半部分的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相比,显得局促不安,没有底气。
  不过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可爱之处。
  《芳华》点到了很多时代之殇和跨越时代的集体作恶,但没有深入下去。也许,冯导只是想单纯的记录,而并非想去挖点什么。从他的落脚点可以看出,他还是怀念那个属于他的芳华。所以他让文工团的散伙饭吃得执手相看泪眼,吃得剑南春酒瓶歪斜到底(一个老梗),让曾经的战友多年后再次谈笑风生,孩子的婚礼上再聚一堂。
  结尾刘峰和何小萍在长椅上的交流像什么?像两个孤老的灵魂絮絮叨叨,像一个有些骄傲的老人在那边固执地讲他的回忆。才不指望你们这些年轻人能懂,我就是讲了,你们爱懂不懂。能懂最好,不懂拉倒。
  《芳华》其实应该只是冯小刚拍给自己青春年华的一曲挽歌,它是很私人的,但又是很集体的。
(下面扯点个人的叨逼叨:
1.黄老板的腰!好细[重点错]!好啦,其实黄老板这次给我感觉有点小失望,可能是角色原因。就觉得是一贯的稳,但缺少一点可以打动我的地方。若不是他是唯一一个一以贯之的男角,否则存在感还真不强。
2.钟楚曦的骨相真的好,萧穗子好美啊,美得光芒万丈。穗子是那种很聪明的长相,但不尖利。她听说陈灿被车撞了跑出去的那组镜头真流畅真好。她半夜从小号箱里拿出情诗缩到车尾撕纸扬纸的场景真心戳到我了。
3.台上《沂蒙颂》,台下本呆若木鸡的何小萍的手突然变成了花。台上的明媚少女,不如草坪里的一朵野花。
4.片名设计得很有意思,一个字一个人,男生女生,姿态合起来,便是《沂蒙颂》,便是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但他们头上都是有东西压着的,他们是不能自在表达的,他们都是戴着镣铐起舞而不自知。)
(和王妮妮处久了总感觉自己说话写字越来越像她orz)
 

评论(2)

热度(30)